人生的第一顆萊卡鏡

其實會入手這顆leica鏡

完全是一個意外

但也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

這一切一切的源頭

都是a7r害的

在去年年底入手a7r全幅機後

解封了手上的rollei鏡頭

可是還少一顆超廣角鏡

原本是打算等人釋出rollei d15 超廣角鏡

發現這顆鏡頭的稀少到讓我意外

雖然美國的ebay有1顆

不過喊價要台幣13萬以上

所以只能放棄了

雖然曾經退而求其次的找D20

剛好當時前年過年時有人缺錢釋出

不過因為當時沒有預算

因為一切來的太突然

所以沒入手

而現在對方不缺錢

自然又收回去了

變成現在有了預算

卻面臨買不到的狀況

尋尋覓覓的找了3個月

期間也有考慮原廠鏡 FE1635Z

有防滴防塵

又有oss (防手震)

價格也算是還好

大概就是4萬塊找20塊吧

不過網路評價說最好的焦段就是16~24mm

其他35mm就普普了

重量約是518公克

也算是還好

可是讓我比較在意的是它的體型大小

尺寸很大一管  78×98.5mm

而且光圈最大只有到F4

理論上來說

這種體積大小

我希望光圈應該要有F2.8才行

雖然說拍風景一般都是縮光圈以求得更好的景深與解析

可是在大光圈的情況下

拍近物或是特寫時

會有比較好的淺景深

如果論私心來說

光圈當然是越大越好

在之前去台北試拍ROLLEI F-D16mm魚眼的時候

當時就是去看SEL1635這顆鏡頭的

當我看到那顆廣角的體積時

我立馬就放棄了

到SONY的旗艦店

進去不到5分鐘就又走出來了

之後尋尋覓覓,覓覓尋尋,尋覓尋覓,覓尋覓尋

因為對於超廣角我有想要的堅持

1.20mm以下

2.有品牌的大廠

3.最少要有F2.8的大光圈 (以廣角鏡來說)

就以上3點

就過濾掉很多鏡頭了

但是如果是ROLLEI的20mm焦段那一顆

雖然光圈只有F4

但是我可以接受

因為那HFT的天下第一鍍膜

可以抵掉光圈的問題

可惜的是

就算有錢

也買不到

反而東德西德蔡司的廣角鏡倒是蠻多的

因為這樣跟人撞鏡的機率

及發片率挺高的

所以我一點興趣也沒有

就這樣撐到了過年

其實原本過年期間我是有計畫的

原本打算初三可能去伯朗大道拍日出

或是再一次挑戰環島24耐

結果因為下雨的關係

整整在家廢了兩天

而那無聊的兩天

就是拼命上網找鏡頭

後來有個朋友得知

詢問說他老頭那邊有一顆萊卡的廣角鏡

問我有沒有興趣收

因為目前各焦段都差不多有了

就想說去看看

就算不收

當做是聊聊天也好

於是假日我就過去他家作客

聊啊聊啊

反正重點就是他老爸已經沒有在玩了

手動對焦也對不上

防潮箱是還有其他鏡頭

不過都是日製品牌的

只有那顆廣角鏡比較吸引我

結果一看了之後

馬上上網查

乖乖的不得了

是 "傳說中地表最強的廣角鏡"

外觀品項都不錯

保持差不多有8~9成新

這時按捺著心動不已的情緒

不過朋友倒是一副"你一定會收"的表情

叫我不用考慮了

有玩相機的

有踏到ROLLEI這個境界

表示你已經陷的不是很淺了

而且你又是專精的人

應該不可能沒研究過

講到這邊的時候

心已虛的要死

我就直接說開多少

他開的價格其實跟網路差不多

表示他也有研究過

雖然他也是玩相機

不過他對手動對焦的系統沒興趣就是了

我承認之前是有找過這顆神鏡

不過那價格真的不是一般鏡頭的價格

所以讓我退卻的還是那價格

依照目前的行情

大約可以買一台頂級的125摩托車

可能還有找

當然

網拍比較敢開的

6位數起跳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我查了一下歷史價格

大約在2010年

價格差不多是在5萬78上下

2015年

大約是在6萬8~7萬5上下

然後目前查的價格大概就是在8萬~10萬上下

而美國的ebay大都超過10萬台幣以上

當然

這只是網拍的歷史價格

相對於物品有沒有等於那價格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我們談了一個條件

必須讓我試用3個月

價格必須分期 😂

當然

在網路上混的

講的是信用

在朋友間混的

講的是道義

再加上我們認識的不是3~5年

至少也有13~15年

所以談下去是OK的

因為他覺得我根本不會試用

而是直接收到防潮箱裡

所以對他來說

那試用期

其實就是我的籌錢期

當然他想的也沒錯

因為這顆神鏡我已經聽過它的大名

只是無奈地方入手而已

談完公事之後

就出去吃飯話家常

之後就帶著鏡頭回家了

先來看看基本資料

Leica Elmarit-R 19mm F/2.8 TypeII

  • Order nos. - 11258 - 11329
  • 生產的年代 - 1990-2009,約生產5,900顆鏡頭
  • 更新版本 - 1996年後改ROM版本
  • 視角 : 對角線,水平,垂直- 97°,87°,65°
  • 卡口 -徠卡R快速更換卡口 LEICA R3徠卡R9機械,並為LEICA R8 / R9,額外的電子曝光控制(ROM版本)
  • 濾鏡(類型) -內置4種濾鏡:NDX1(中性密度),黃綠色YG,橙色和藍色(轉換濾鏡KB12)
  • 鏡頭遮光罩 - 型號:12546,分離式,長方形,夾式型,帶鎖
  • 光學結構 - 12片10組
  • 最近對焦距離 - 19.4mm
  • Entrance pupil - 23.3 mm (related to the first lens surface in light direction)
  • 對焦範圍 - 0.3m/1ft< Infinity
  • Scale - Combined meter/feet-increments
  • Smallest object field - 264 mm x 396 mm
  • 最高的複製比例 - 1:11
  • Setting / Type - Preset diaphragm with clickstops (including half values), Fully automatic diaphragm
  • 光圈範圍 - F / 2.8 - F / 22
  • Length - 60 mm / 2.36 in
  • Largest diameter - 71 mm / 2.8 in
  • 重量 -約。560g / 19.8oz
  • 設計師 - 瓦爾特·曼德勒
  • 徠卡技術數據 -

上面的資料都是網路上找的

比較詳細的可以點我看看原資料

因為我本來就不是玩LEICA的

所以資料找的蠻辛苦的

但也不確定網路的資料對不對

畢竟LEICA比ZEISS還要複雜

1顆鏡頭可以做好幾個版本

其實我也找的很眼花遼亂

所以有誤的話

就看看就好

不要當真

 

再來就是開箱啦

雖然只有鏡頭

但還是要開一下 😂

 

遮光罩是很引人注目的大大4方型的

正面

 

不過因為設計的關係

無法外掛濾鏡

 

原本還有一個圓圓的鏡頭蓋

不過我拿到手的時候

只有遮光罩加蓋而已

 

這就真的是神之眼了

 

正常面

 

左側

有寫一個代表焦段的數字 "19"

 

右側

還有一個小紅點

 

Elmarit-R

Elmarit是指光圈大小的名稱

而R是指卡口

而這邊說一下關於LEICA光圈統稱的意思

徠卡(Leica)鏡頭標識的含義
Noctilut
這是徠卡公司所製作最大光圈的鏡頭。 1966年徠卡發表了內含一片非球面鏡片的Noctilux-M1:1.2/50mm,而現在生產的Noctilux-M 1:1/50mm便是根據先前的款式改良而來。 

Summilux
在現今徠卡生產的鏡頭中,只要是光圈值為1.4的鏡頭,便會取名Summilux。首次出現這個名詞是在1959年的Summilux-M1:1.4/50mm。


Summicron
在現今徠卡生產的鏡頭中,只要是光圈值為2的鏡頭,便會取名Summicron。首次出現這個名詞是在1953年的Summicron1:2/50mm。


Elmarit
現今徠卡生產的鏡頭中,只要光圈值為2.8的鏡頭,便會取名Elmarit(例外:Elmar-M1:2.8/50mm)。首次出現這個名詞是在1959年的Elmarit 1:2.8/90mm。


Elmar
現今徠卡生產的鏡頭中,只要是光圈值在4左右的都會取名Elmar。


Telyt
現今徠卡生產的超望遠鏡頭,不論光圈多少都會冠上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這個名詞是在1935年的Telyt1:4.5/200mm。


ROM
Read OnlyMemo記憶讀取功能(編輯註:應為只讀存儲器),在使用TTL閃光燈時,透過R8機身與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可以得到更精確的曝光控制。在持續光攝影時,R8機身會透過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得知鏡頭的特性,在"P"智慧型自動程式時,會盡量使用較佳的光圈拍攝。

 

我用序號去查年份

大約是1995年出產

算是後期的ROM版本

 

 

以超廣角鏡來說

F2.8已經算是大光圈了

當然

還有更大

LEICA M21mm的

還有一顆f1.4的超大光圈

不過那價格已經可以買一台房車了

但是不用擔心

就算貴

也不見得買的到

而在R15mm的焦段

原本有一顆 "Leica Super-Elmar-R 15 F3.5" 超廣角鏡頭

而這顆鏡頭是當初LEICA做不出來超廣角

而尋求ZEISS

簡單來說

這顆Super-Elmar-R 15 F3.5

跟ZEISS的15mm是同結構的

也可以說是zeiss貼leica牌

而後來leica改良之後

就成了"LEICA SUPER-ELMARIT R15 F/2.8 ASPH "

目前看到的價格

大約是20萬起跳

聽說台灣保存的

不超過10顆

而且這顆真的是超讚😎

雖然zeiss也有一顆 "Zeiss ZM 15mm f/2.8 Distagon T*" 出來對抗

不過價格上就相對便宜多了

畢竟量產與限定的差別就差太多了

而且zeiss的15mm還對應其他機種相機

所以產量很多

以上面這顆 "Zeiss ZM 15mm f/2.8 Distagon T*" 來說

新的一顆約15萬左右 (或是13萬)

2手大約在10萬上下

雖然當初也是有入預選名單

不過對A7R來說

M卡口的超廣角鏡上去

可以說是悲劇

雖然能拍

但是邊角會崩潰或是紅移等等

雖然A7RII可能會比較輕微一點

但還是有

唯一能解的

我想就是SONY開發的曲面感光元件了

所以最後就選擇了 "Leica Elmarit-R 19mm F/2.8 TypeII "

當然

會選擇這顆是有原因的

要不然原生鏡的話

原本是打算" ZEISS Loxia 2.8/21"

裝上機身的樣子 (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礙於它是21mm焦段

而我是要20mm以下的

所以只好放棄了

原本還有另外一顆

ZEISS Batis 2/25

裝上機身的樣子 (圖片來自網路)

21mm那顆是手動對焦

而25mm則是自動對焦

但我對那對焦環的塑膠材質真的很無愛

再加上這兩顆太普遍了

撞鏡機率太高了

所以才挑leica

當然

這是其中一個理由而已

 

而在一般的鏡頭焦段裡

20mm以下算是超廣角

因為結構設計的關係

很多鏡頭是無法外掛濾鏡

所以大都設置在鏡頭內

而在r19來說

把最上面的濾鏡環往下拉

就可以左右旋轉換濾鏡的顏色了

PS:R19 1代鏡就無內置濾鏡了

這是一般透明濾鏡

紅色濾鏡

黃色濾鏡

藍色濾鏡

這濾鏡是給拍底片機用的

在數位機上可能比較用不太到

頂多就是增加色溫

例如讓藍天更藍

日出或是夕陽更紅一點

 

雖然沒辦法外掛濾鏡或是保護鏡

但是根據官方資料是說

第一片鏡片就是保護鏡

 

而在遮光罩方面

因為是特殊的

所以幾乎沒副廠的可以選

而這個專用的遮光罩

單價居然要萬把塊

所以平常要收好

光是遮光罩的價格

已經可以買一顆量產的ZEISS老鏡了

 

德國製造

 

然後因為LEICA的結構跟ZEISS或是其他牌的結構不一樣

是內對焦

不像是ZEISS的鏡頭

對焦時會伸縮

所以我在對焦環的上方放了一條 "防塵O-Ring "

避免入塵

 

因為鏡後距(法蘭距)的關係

R卡口比M卡口來的多

甚至比M42還要多一點

所以就轉接環的部份

其實也挺厚的

 

我原本是跟哈克買 "LEICA R-E 微距環

不過因為卡口本身的誤差

會造成鏡頭中心無法對準機身的中心

就是會歪一邊

雖然歪一邊在使用上是沒差

不過因為是4角遮光罩

拍出來就變成了對角線有很明顯的超級暗角

所以只好再寄回去

不過現在3個月

還在調整中...Orz

只好先拿其他的接環來頂著用

 

不過這邊告訴大家一件事

轉接環這東西

真的不要貪便宜

原本本身就有eos-nex的轉接環

這是我本來ROLLEI D35的接環

然後再買一個LEICA R-EOS的接環

因為大都是淘寶製的

所以兩個加起來約1200左右

然後對轉接環而言

還有分表面的螺絲多寡

有3顆的

還有6顆的

當初在找資料的時候

就有看到網友說因為貪便宜

就買了3顆螺絲的版本

原本也是用的好好的

不過就在某一天

斷了😱

轉接環面的螺絲斷了

然後鏡頭就直接摔到地上

3萬塊就這樣沒了

所以我就直接找6顆的

而後已經有eos的轉接環

就想說再買個r-eos接環

再轉接nex e接環

在哈克接環到之前

先這樣頂這用

這樣用也是可以用

只是哈克環調整的太久了

目前已經3個月了

還沒有下文

後來就在前幾次去九份 不厭亭拍照的時候

忽然發現上方或是左方會光芒一片

就像是所謂的萊卡聖光那樣

可是歪頭一想

這又不是35 1.4

怎麼會出現萊卡聖光

後來回家的時候

檢查發現就是怪怪的

因為本來就是大陸製的便宜接環

所以精準度本來就不需要期待太高

鏡頭裝上有小晃動算是正常的

可是不處理掉

感覺心裡就有鬼

於是遮光罩蓋上

開機測試

旁邊再用手機的手電筒功能

發現沒漏光

於是擔心是不是機身本身的接環卡口問題

因為A7跟A7R的機身卡口是塑膠製的

剛上市時就有人反應漏光等等

於是鏡頭拆下

機上上機身蓋

再測試一次

一樣無漏光

這下就有鬼了

再上一次鏡頭再測試一次

總算找到問題點

就是因為轉接環的公差

鏡頭本身沒有跟接環密合

這時就會漏光

於是LP捏下去

又購入了知名品牌的轉接環

將近快五千¥

真是心疼我的荷包😭

但是拿到轉接環的時候

拿密合度真的是一拜

穩嗒嗒的

既不會鬆動也不會晃動

這下花的值得了

 

 其實原本心目中的終極廣角

 應屬於 Conte x G16

 

 超薄的鏡身

16mm的超廣角

 

不過有個缺點

就是光圈恆定F8😂

 

因為光圈是固定F8

所以理論上只有擁有高iso處理的A7S系列才用的起來

下圖網路抓來的

A7S搭配G16的超薄設計

 

鏡身就這麼短

裝上機身之後

薄的讓你忘了它的存在😂

這才是終極的全幅隨身機啊

 

有專屬搭配的減光鏡

因為G16是Hologon設計

所以光學原理上會有中間亮,邊角暗的缺失

所以要裝上中央漸層減光鏡來搭配

這樣照出來的照片才可以平均曝光

不過因為本身就是恆定光圈F8

裝上之後就會變成恆定光圈F16😂

所以基本上

除了大太陽底下拍攝之外

其他場合就真的只有A7S能駕御

但是因為鏡身本身是設計給底片機使用的

在數位機上

不論是紅移還是邊角崩潰

通通都跑不掉😂

我想這部分可能只有等sony曲面感光元件出世

可能才有得解了

 

而在G16問世之前

其實還有一顆15mm f8的一顆鏡頭

於是Leica看上Hologon的優點

極廣角跟最高級的糾正

於是與Zeiss合作

推出了Leica M 相機專用的

Leica Hologon 15mm F8 超廣角鏡頭

因為產量只有250顆

所以基本上的價格也是天價

但有另外一個說法

說是當時Zeiss剩下的產量

被Leica買回去改裝卡口成Leica M 專用的

 

鏡面比G16來的小顆

 

 

 

 

 

 

 但是因為稀少

基本上很難出現在市場上

後來就有人買G16送去日本宮崎改M接環

藉此用在Leica機上

而如果要用在數位機上的話

"聽說"快門會打到鏡尾

但是如果改M接環的話

因為多一個接環卡口

就不會發生"打快門"的事件了

不過這也只能用在無反的數位機上

如果是有反光鏡的機種

基本上還是看看就好

對於現代的數位機

以前的老鏡

只要是Hologon結構的

幾乎都會有紅移或是邊角崩潰的情形

所以也只能乾瞪眼欣賞

雖然還是可以用後製軟體來修除

不過感覺會挺累人的

那倒不如直接買原生鏡會好一點

 

雖然說在品牌上還是有其他的選擇

價位上也有更低的空間

為什麼一定要選LEICA?

其實我還考慮到一個問題

就是品牌與外觀

來個"例如" 好了

例如我問你有沒有車

你:有~還是今年初剛買的

我:喔~新車喔~什麼車?

你:裕隆

我:喔~原來是裕隆

但是換另外一個答案

反應又不一樣了

我:你有車嗎?

你:有一台家人丟給我的2手車

我:喔~什麼車?

你:就一台10多年的賓士

我:哇~賓士耶~真不錯

以上

大概就是這樣

當然啦

一定會有人說是這一定是拜金

要不然就是追求名牌等等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件很殘忍的事

你喜歡美女還是醜女?

你想看帥哥還是肥仔?

你喜歡大胸部還是貧乳?

你喜歡大GG還是2寸半?

是吧

現實是很殘酷的

不要跟我說有愛就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你第一眼的視覺

而不是心裡上的感覺

我跟你們的差別

就在於 "我只是老實的去面對自己" 而已

畢竟鏡頭不是你的

錢也不是你出

所以不要跟我廢話543

 

我必須坦白說

這顆鏡頭掛在身上

的確是吸引不少人注目😂

當然

這跟我的氣場也有關係😂

 

就目前所收集的焦段

差不多都有了

 

下面分別由左至右是

Rollei Carl Zeiss Planar  85 F1.4  HFT

Rollei Carl Zeiss Distagon 35 F1.4  HFT

Leica Elmarit-R 19mm F/2.8 Ⅱ

Rollei CarlZeiss F-Distagon 16mm F2.8 HFT

可以看的出來各鏡頭的長度

跟D35是差不多高

 

但是因為遮光罩的關係

所以P85看來比較大支一點

 

而跟Rollei CarlZeiss F-Distagon 16mm F2.8 HFT比起來就差不多了

一樣是F2.8光圈

1個16mm

1個19mm

 

而一般使用方式

我是用之前買的 "Capture Peak Design 快裝神奇背帶" 使用

雖然說鏡頭本身560克

接環大約算個100克好了

機身465克

加起來差不多1公斤多一點

其實是還好

之前搭配D35的時候

D35大約650克左右

而且這背帶用起來還不錯

準備拍攝時


其實這樣的體積我是覺得還好

總之比那原生的SEL1635好多了

拍照大概是這樣子吧

如果在閒逛之時

就是這樣讓它擺放到低處就好了

不過因為鏡頭本身很貴的關係

還是要注意避免碰撞

畢竟那已經可以買一台A7RII了

 

然後關於R19的資料

下面有MTF的數據可以看一下

鏡身結構

 

12片10組

 

 

所以根據數據

光圈F8是最好的解析

因為R頭的幾近沒有那月牙型對焦環

是有點不方便

而對岸有出外掛用的

有3種尺寸

原本也想買一個

不過因為是在對岸

也不知道尺寸合不合

所以也只好放棄了

而會選擇R19

當初就是被這張照片給毒到的

而當初在找廣角鏡時

網路有人提醒

因為A7R是無低通濾鏡

如果鏡頭不夠高檔

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而剛好看到有人使用A7R搭配R19所拍攝的照片 <----詳情請點我

簡直天為驚人

在加上剛好有機會入手

再怎樣也要試它一試

而網路評價說

如果ZEISS廣角神鏡 : CONTAX Carl Zeiss Distagon T* 21mm f/2.8(D21)

被譬喻為傳說級的

那麼LEICA的 : Leica Elmarit-R 19mm F/2.8

就可以稱為神話級了

R19Ⅱ被譬喻為 : 地表最強的超廣角鏡

但是我沒有擁有過D21

所以我不敢評論

但是可以參考這張照片 <----請點我

1:1放大看四角

依然清析

也有人說R19Ⅱ這顆鏡頭的光學結構

即使到了現在

ZEISS也無法突破這顆鏡頭的光學結構

但是就目前而言

我超滿意這顆鏡頭

而且ZEISS做的是量產型

其實還挺容易撞鏡的

而LEICA本身做的鏡頭會一直改良

所以同一個焦段可能會有2代鏡.3代鏡之類的

但是那太複雜了

爬了很多文都看不懂

所以還是入手一顆R19Ⅱ就夠了

而在這幾個月的試用期

帶出去拍了很多

包括2017 利澤走尪

DSC00982

廟裡天花版的浮雕

DSC00996

LEICA跟ZEISS比起來

就是冷調一點

但我還蠻喜歡這風格的

DSC01030

相對ZEISS就顏色比較濃郁一些

不過解析都還OK

畢竟都是高檔鏡頭搭配超強機身

就變成了:超高強的組合了

Rollei Carl Zeiss Planar  85 F1.4  HFT

DSC02571

然後下了幾天的雨

剛好有那麼一點空檔的雨停5分鐘

立馬衝上4樓拿相機再衝下來騎機車到後方的田園去

剛好拍到了這幅景像

風中搖曳的倒影

DSC01301

剛好田裡還沒插秧

而拍完的隔天就插秧了

真是好你家在

DSC01305

 

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

DSC01217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DSC01397

 

蘭陽博物館

DSC01661

 

海軍敦睦艦隊巡迴展

DSC02243

 

北關海潮公園

DSC01979

 

DSC01954

 

DSC02048

 

雙溪不厭庭

 

九份黃金瀑布

 

 

陰陽海

 

天空之城

 

三貂角燈塔

 

 

 

濱海公路

 

十分瀑布

 

 

 

 

 

 

十分車站

 

 

 

 

望古車站

 

猴洞溪瀑布

 


以上

大概就是這樣

硬要說缺點的話

大概就是拍攝比較明亮的題材時

邊邊4角會有暗角

1半來自於遮光罩

另1半則是鏡頭本身

也就說

即時不掛遮光罩

暗角還是會有

只是在於多寡明顯與否的顯示而已

根據專業過來人的經驗:

"如果說邊角失光可以修正像差、增加性能

你仍然會認為它是壞事嗎?

事實上

光學設計有時都必須妥協

在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案下

必須犧牲一些特性來換取其他的不足

解決暗角一般都是利用超高折射玻璃或更大

更曲面的開口

但是有些像差是跟鏡面面積呈比例增加(平方!)

大曲面研磨誤差大

弄不好會有反效果

超高折射率玻璃也有其缺點

這時就要考慮是否要這麼做了

以實務經驗來說

R19 II暗角其實可以接受"

所以我也是覺得暗角是還好

反而開最大光圈或是街拍時

能夠顯現出我要的感覺

所以啦

雖然很貴很大顆

但我不會後悔

不買才會後悔😂

而且加上A7R強大的畫素與高容度的後製空間

這鏡頭都值得一試

以上

現在就剩一顆望遠焦段的

之後就可以跳出器材控了

arrow
arrow

    瀨戶天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