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的夏至
就是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

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 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 至」。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 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白晝漸短。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 內氣溫繼續升高。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 開始。


「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發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易經卦,為五月卦,一陰起於下(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 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


冬 至相同的是,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只是現代活動相對比較少與夏至直接相關(可能與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意義極為相近)。但仲夏節是在北歐等地居民的重要節日(和當地偏寒冷的氣候有關)。




夏至節」古時又稱「夏節」,它不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1], 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 人對夏至的重視。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人傳統節日端午節前身就是源自夏至節[2]。 例如用「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來說明古代中國人同時用陰曆五月的節日端午節來對應夏季,用陽曆節氣冬至來 對應冬季,以此來合理看待冬至夏至端午節在民俗節慶上可能具有相近似的意義。


自古以來,夏至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嚐新的意思在」。[3]



剛好傍晚去市區拿東西
回程走鄉間的小路時
看了一下天空

很漂亮
不過相機沒帶在身上
所以只好用D2拍了幾張












後院有一隻貓正在曬日光浴
看了真是悠閒
而且還不怕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瀨戶天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