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話,又叫隱語、秘密語,俗稱“切口”盜墓圈裡的黑話。語言的出現是交流和表達的需要,其第一功能是說了讓別人明白。但黑話正好相反,外人聽了往往是一頭霧水。

在盜墓這個地下行業內,或許大家認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是“盜墓”,實際上圈內從來不說。

過去,在陝西、山西等盜墓者中,最喜歡用“支鍋”來代表盜墓。支鍋本意是支砌灶台,早年人們外出謀生,做飯都是臨時砌個三角形的台子,把鍋放上,然後生火做飯,故謂“支鍋”。後來“支鍋”演變為成家過日子的開始,盜墓者藉用為搭伙盜墓,倒是十分形象的。相對應的是,如果“鍋支不起來”,則是盜墓不成,空手而返,也叫“走空”。

  倒鬥

“倒鬥”,是目前好多讀者都知道的一句盜墓黑話,不少盜墓小說中的盜墓主角,不分天南地北,嘴上常掛這句話,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在過去,只有北京周邊及東北,如瀋陽這些地方的盜墓者才會這樣說。所謂“鬥”,即棺材。倒鬥就是把棺材裡的東西取出來,自然就是盜墓。

  炸墳

民國年間,北京一帶兵匪出身的盜墓者,常把盜墓說成“炸墳”。這個詞彙的出現,與盜墓手段的創新,有直接關係。

傳統盜墓是用洛陽鏟一類的取土工具挖掘,炸藥在近現代軍事活動中廣泛使用後,盜墓賊留心了,也使用了,一炸一個大坑,棺材、隨葬品瞬間就暴露出來,效率超高。盜墓時率先使用這種爆破手段的,應該是民國時的軍閥盜墓者,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孫殿英。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便是“炸墳”。當時他擔心爆破會弄出巨大聲響,事先對外謊稱要試驗新式地雷。現代盜墓者又比孫殿英們聰明多了,技術更進步:將定向爆破、遙控爆破、膨脹爆破等多種先進的軍事作戰手段,統統運用到盜墓活動中。

  刨古董

古今盜墓者都不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犯罪,在他們看來,盜墓與外出打工這類正常謀生、發財手段並無兩樣,在過去河南洛陽一帶,盜墓的黑話叫“刨古董”,從中透露出的便是這種心態。

“刨古董”出現於清代後期,到民國時更為流行。盜墓圈內至今仍在使用。這句黑話是這樣來的:民國時人們把前人留下的文物叫古物,或古董、古玩、骨董等,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修築連接洛陽和開封的洛汴鐵路(今隴海鐵路一部分)通過邙山,大量的古墓被毀,隨葬品扔得到處都是。起初也沒有人要這些古董,民間認為不吉利,後來有古董商上門收購。能賣錢了,當地人一下子醒悟過來,紛紛帶著工具上邙山刨古董賣。地面上刨不到了便開始挖墳,漸漸地,“刨古董”成了當地盜墓的代名詞。

  對屍體的稱呼:鹹魚

盜墓者嘴裡的“鹹魚”,是指盜墓時遇到的未腐屍身。自古到今,人們為了魚能長時間地食用,常會將魚用鹽醃漬一下,以保證不腐壞。盜墓者為何會將屍體說成“鹹魚”,可能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屍體防腐風俗有關。

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運用“醃鹹魚原理”處理屍體的現象。在公元十世紀,遼國人死後不論多遠都要運回家鄉安葬。遼國在東北地區,主要是契丹人,以放牧、打獵、捕魚為生,喜歡醃製鹹魚鹹肉。為讓屍體不腐壞,他們從醃漬中得到啟發,在處理屍體時也如此這般:先剖開肚皮,去除內臟,瀝去水分,然後使用加了香料的大鹽醃透,製成“咸屍”。此即宋人文惟簡《虜廷事實》一書中所記載的:“其富貴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腸胃滌之,實以香藥鹽礬,五采縫之,又以尖葦筒刺於皮膚,瀝其膏血且盡……”

  粽子

粽子包紮裹緊的做法,與人們處理屍體十分相似。人死了,最差也要穿上送老衣,包裹好,有時還用麻繩捆紮,與包粽子相仿。這麼一說,將屍體說成“肉粽子”、盜墓說成“翻肉粽”,便很好理解了吧。

  對墓的叫法

在盜墓圈內,除了不將盜墓說成“盜墓”外,也不直接說“墓”。

“墓”是人類安置遺體的場所,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墳”、“塋”、“丘”、“塚”、“陵”、“寢”等十多種叫法。在盜墓江湖上,表示“墓” 的江湖語言也是五花八門土匪出身的盜墓者稱墓為“亂點子”,或“釘子”;偷雞賊出身的盜墓者則將墓稱為“塚子”。類似的還有“堆子”、“蘑菇”、“墩子”、“坑”、“洞”等。

  洞

“洞”這個說法有講究,它是過去湖南長沙一帶土夫子(盜墓者)常說的,又稱“洞子”。洞子有“水洞子”和“火洞子”之分,火洞子指保存完好、未被盜過的古代木槨墓,因墓內會噴出不明可燃氣體,故而得名。著名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就是一座“火洞子”,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的不腐女屍。

水洞子則是密封不好、積滿水的古墓。水洞子隨葬品保存情況較差,盜出的古物一般質量都不是太好。火洞子盜出的東西正好相反,品相上佳。但不論是水洞子,還是火洞子,挖掘時都要小心一點,水洞子水太深,不慎落入後可能被溺斃;火洞子極易出火把人燒死,最輕也會被灼傷,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反盜墓手段之一:伏火。

  對盜出來的隨葬品的暗語

盜墓的最主要動機是獲取隨葬寶物,向死人“借錢花”,對這些被盜出的東西,圈內同樣有說法。由於盜墓者與文物販子接觸較多,許多隱語和古玩行的行話相通。如將金子說成“地鼠”、銀子說成“地龍”、銅錢說成“地蛇”,等等。

盜出來的隨葬品都是贓物,古代古玩行里稱之為“老鼠貨”。盜墓者當然不會這麼說,一般稱為“水頭”。民國時北平盜墓者稱之為“出土貨”,琉璃廠古玩行老闆一聽來人這麼說,便心領神會,知道這是從墓裡剛盜出來的。這樣的貨,又稱“生坑貨”。

  盜墓賊私匿贓物的後果

十個盜墓賊十個貪財,所以私匿贓物的現像在盜墓圈屢見不鮮,圈內黑話管這一行為叫“吃私”。吃私與土匪圈內“吃黑”是一回事,是嚴厲制裁和禁止的。古代盜墓圈內有很多可怕的行規,處理吃私者便令人恐懼。吃私若被同夥發現了,下場都會很慘,通常是被弄死。

民國時,北平盜墓圈內處理吃私的辦法,是讓他“成地仙”,這也是圈內黑話,意思是活埋。如果想獨吞寶物,而把同夥弄死在盜洞內或墓穴裡,黑話則叫“活種”。

  古代北京周邊盜墓圈內的黑話

“炸墳”僅是民國年間北京盜墓圈內的代表性語言之一,像“挖蘑菇”、“翻膛”、“掃倉”、“濾坑”才是北京及河北一帶盜墓者常說的“翻膛” 是指在墓穴內挖掘,如果是“大翻膛”則是採用現代考古中常用的“大揭頂”手法,直接從墳頂挖開,一挖到底;“濾坑”則指普通盜墓者盜掘被人盜過的墓坑時,所說的黑話。

  校尉:古代軍官職稱。指掠奪財物的軍官。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摸金校尉

  曹操所設官職,專司掘墳挖金。 《文選.陳琳》:"操又特置發丘中郞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李周翰注:"言操置發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過皆破壞塚墓,以取金寶,而露其骸骨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宋嚴有翼詆東坡詩:'誤以蔥為韭,以長桑君為倉公,以摸金校尉為摸金郞中。'"亦省作"摸金"。後亦泛指發墓盜金者其中說到摸金(校尉)、搬山(道士)、卸嶺(力士)、發丘.

  摸金校尉倒鬥裝備

蠟燭:放於東南角,摸金校尉的規矩

摸金符:摸金專用護身符,也是摸金校尉的標誌

工兵鏟:挖土,也可作武器,功能多多,必備

狼眼手電:戰術手電,超亮,照射距離50-100M,近距離照射人眼,可使之暴盲3分鐘左右

頭燈:近距離照射,省電(注:狼眼手電持續工作時間較短,一般只有2-3小時)

  傘兵刀:割繩子,防身等

金剛傘:摸金校尉傳統裝備,純鋼打造,可用來抵禦暗器、弓箭、飛刀等

防毒面具:重要工具,生命誠可貴…

膠皮手套:摸金校尉規矩,屍體是不能用手直接觸碰的

  醋:對付夯土層的專用東東

探陰爪:下去容易上來難,很多時候都要藉助於這個工具

  墨斗:對付粽子專用.

  捆屍索:作用同軟屍香

軟屍香:屍體一般都很僵硬,有時身穿值錢的衣服(比如金縷玉衣),就不容易扒下來,就

  需要這個東西的幫助了.

紅奩妙心丸:摸金校尉的獨門秘藥,可以減緩血液流動速度,防止屍氣入侵

照明彈:倒大斗時用得上,可以在短時間大範圍照明

熒光棒:可以將其大量扔到地上,以看清狀況(照明彈數量有限,這個作為補充)

  盜墓

  盜墓叫上道,看田,買田賣田。田就是指墓的交易用詞,田指的就是墓。交易上是不出現錢字的,有忌諱,活人不買賣田的。

好的墓叫主子,不太好的叫地主,一般多叫主子,原因自明。墓有老主子,少主子,老的就是指沒人進去過(不全包沒人進去過,因為沒進去之前誰也不知道情況),有東西的機會大點,少主子就不保險了,可能有人道過了。

盜墓工具是古人留下來的,巧奪天工,使用時都用巧力。一開始挖墓就要講鬼話了,不講的字有,走,上,下,開,拿,挖,等等,多用肢體語言,打手式,萬不得已,就講反話,但要避字。古人云,拒地三尺有神靈。黑話是沒有多少的,盜墓過程中是不大講話的,講的話,孰稱為'鬼話',墓內就是冥地,就不能講人話了,就講'鬼話。明話。明語。明等同冥'.......鬼吹燈講的搬山道士就是了。

  粽子(補充)

“粽子”是一句在盜墓者中流傳的暗語,舊像山里土匪之間談話也不能直接說自己殺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話切口。

粽子是指墓裡屍體保存的比較完好,沒有腐爛;摸到大粽子就是說碰上麻煩了,指殭屍、惡鬼之類不干淨的東西;幹粽子是指墓裡的屍體爛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還有肉粽子,就是說屍體身上值錢的東西多。

  《鬼吹燈》裡面的黑話

  元良:對盜墓同行的尊稱

  龍樓寶殿:超大型古墓

精絕古國: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消失多年的城邦

屍香魔芋:傳說中守護所羅門寶藏的魔鬼花,人接近會因產生幻覺從而自相殘殺

雮塵珠: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在崩塌的山峰中找到的一隻染滿黃金浸的玉石眼球,傳說具有神秘力量。

  黑驢蹄子

傳說一秀才趕考,夜宿於陋屋,夜半秉燭而讀,忽見一物攜女入,乃飛僵,秀才欲救人持黑驢蹄插入殭屍口中,殭屍伏地.....傳說八仙之一張果老所騎黑驢乃仙物,所以有認為說黑驢蹄有驅邪避凶之用。對付殭屍很好用。

  洛陽鏟

民國十二年之後,洛陽農民李鴨子才發明了洛陽鏟。在此之前,洛陽鏟還沒流行開來,他們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菸酒辛辣之物。

用鐵釬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釬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其實和用洛陽鏟打土的原理差不多,只不過一個是用鼻子聞,一個是用眼睛瞧。洛陽鏟帶上來的土,可以察看地下土壤的成份,如果有什麼瓷片,木片,布片,金銀銅鐵錫汞鉛,包括夯土,磚瓦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地下有墓穴的證明,可以通過這些線索來推測地下古墓的年代和佈局結構

  摸金符

摸金校尉在後世逐漸變成了盜墓賊的指稱,甚至在盜墓賊中還出現了“摸金派”。這一盜墓流派與發丘、搬山、卸嶺三門並列。摸金校尉與別家盜墓門派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門規上和行事手法上:摸金校尉更喜歡單打獨鬥,除非一個人衝鋒陷陣過於困難才會與自己十分信任的搭檔組建五人以下的盜墓小組。摸金校尉深信祖師爺定下的雞鳴不摸金的規矩,他們進入墓室必須在墓室的東南角點燃一張油燈或一支蠟燭,因為他們擔心“鬼吹燈”。

(所以《鬼吹燈》才會有這樣的情節:主人公之一的胖子看見蠟燭熄滅了,就質問主人公老胡蠟燭買的是多少錢一支的,當得知是便宜貨的時候,他們還為此發生了小爭執,其實是因為“鬼吹燈”而緊張的反應,然後他們就得考慮是不是把拿的寶貝還給墓主人的問題了。)

摸金校尉擅長通過星像風水的知識,比如“尋龍訣”和“分金定穴”的本領和技藝,準確定位墓地所在,他們只對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頭老百姓的墓葬絕不能​​動摸金校尉每次盜墓只能拿走一兩件明器,一方面要給同行留口飯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絕,是給自己留後路的表現。雖然在摸金派中沒有正式的師徒傳授關係,而只需要懂得行規術語,並且在行動中予以貫徹,就可以被當做同門。摸金派也有自己的身份認證系統,即擁有佩戴摸金字符的人才會被當做真正的摸金派門人。

發丘派:盜墓時持有不可替代的銅印

發丘派在盜墓史上晚於摸金派出現,到了東漢時期才有,其門人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瀨戶天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